心理咨询师也能被评价?小心踩坑!⚠️

👀 最近看到🇺🇸头部心理健康数字平台Grow Therapy开始主动向来访者索要评价,而且咨询师无法选择退出。有位同行回复平台,告知这可能违反她所在州的执业法规,结果平台的回应竟然是:不满意就离开。🤐 

🌱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能求评价,以及涉及的伦理风险👇

1️⃣ 公开评价=隐私泄露?
心理咨询本身是非常私密的过程,而公开评价本质上就是让来访者承认自己接受过心理咨询。即使评价内容不涉及细节,别人也能推测到其心理状态、治疗经历,甚至可能被雇主、家人看到,从而带来额外的困扰。


2️⃣ 评价机制可能影响咨访关系
如果咨询师知道自己的“好评率”会影响平台排名,会不会在咨询过程中无意识地迎合来访者,让他们满意,而不是坚持专业判断呢?如果来访者知道咨询师期待好评,会不会碍于情面给高分,即使咨询体验并不理想呢?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帮助来访者成长,而不是让ta们开心。这类评价机制可能破坏咨询的真实性,影响来访者的长远疗效。

3️⃣ 违反伦理,咨询师可能被处罚
在很多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准则明确禁止索要评价。比如美国的心理学会(APA)伦理守则和社工协会(NASW)规定,心理咨询师不得主动要求或鼓励来访者留下公开评价,否则可能面临投诉、罚款,甚至被吊销执照。

🤔 这次事件里,那位咨询师发现自己没有退出评价的权利,只能被迫离开平台。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心理咨询平台都真正理解和尊重职业伦理,有些更关注流量,而不是来访者的权益和咨询师的职业操守。

✅ 如何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平台?
🔹 看平台规则:是否尊重来访者隐私?是否允许咨询师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评价?
🔹 看咨询师筛选机制:靠谱的平台应该严格审核咨询师的资质和专业能力,而不是靠“评分”决定谁更受欢迎。
🔹 看是否符合伦理:真正专业的平台,会优先考虑来访者的权益,而不是用商业化手段运营心理健康服务。

💙 心理咨询不是一项普通消费,而是关于安全、隐私和成长的专业服务。如果你正在寻找心理咨询,请务必选择遵循职业伦理的平台,确保你的隐私得到尊重,咨询师的专业判断不受干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书籍推荐:《多巴胺国度:在纵欲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书籍推荐:《改变的意愿:男性、男性气质与爱》

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摆脱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