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伤后的羞耻感总是挥之不去?


很多人经历创伤后,心里的羞耻感会如影随形,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抹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羞耻感像“胶水”一样牢牢粘附着我们呢?


🛡️羞耻感也是一种生存反应

就像我们熟悉的“战斗、逃跑、僵冻”这些生存本能一样,羞耻感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从而避免再次受伤。这种机制让我们保持“安全”,而代价则是压抑了自我。

🫣羞耻感会让人觉得“问题在我”

羞耻不同于恐惧、愤怒等情绪,它让人觉得问题在“我自己”。“是不是我不够好?”“是我不配被爱吗?”这样的想法总是萦绕心头,让我们不自觉地将羞耻内化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身体与认知的双重反应

羞耻不仅是大脑的认知反应,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真实的羞耻情绪,比如不自觉的低头、缩肩膀等。当身体反复触发羞耻情绪的同时,特定的认知模式(“我不够好”、“我不能失败”)也会强化这种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羞耻感被其他负面信念强化

很多时候,羞耻感会和其他消极的想法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套娃”般的负面认知循环。比如:“不安全感”、“不能成功”、“不能表现自己”、“不该有需求”、“不配得到幸福”等。每一个负面信念都在悄悄强化羞耻感,让我们一步步失去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 值得庆幸的是:羞耻感虽然顽固,但它并不是无法改变的。通过自我接纳、心理咨询等方式,我们可以逐步打破这种循环链条。试着多一点理解与包容,让自己不再被羞耻感束缚,勇敢地活出真实的自我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书籍推荐:《多巴胺国度:在纵欲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书籍推荐:《改变的意愿:男性、男性气质与爱》

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摆脱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