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正能量


"我们的情绪健康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个想法很诱人但本身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我们能简单地通过思考来摆脱生活中最具挑战性的情绪,只让自己沉浸在积极的情绪中,那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无敌了呢?

作为人的一部分就是要体验全方位的情绪。

我们的情绪就像信使一样,会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重要信息——我们可能在哪里挣扎,什么时候需要改变,什么时候越过了界限,以及我们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我们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就越能适应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就像锻炼肌肉一样,这也是一种练习。如果我们只关注积极的一面,那就会错过对自我和幸福的重要洞察。

但不幸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的类似"Good Vibes Only"这种有毒的正能量却不这么认为——它让我们相信,我们需要扁平化我们的情感深度,因为我们是人类而惩罚自己——它要求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被告知,如果我们真的在乎自己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只与乐观积极的人为伍。但这也意味着,那些已经非常努力但无法保持积极态度的人不值得被爱、被联系或与其发展不止于表面人际关系,直到他们通过简单的思考纠正了自己,摆脱了困境。

你该如何对待最近被诊断出患有癌症,难以看到光明面的朋友呢?
你会如何对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法获得安全感的朋友呢?
如果我们不愿意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又怎么能指望轮到我们时会有人伸出援手呢?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挣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失去所爱的人,心碎,甚至经历暂时或永久的残疾。

要我们与任何"不积极"的人划清界限的想法不仅不现实,而且是残酷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出于怜悯而让那些给你带来痛苦的人继续留在你的生活中。在选择与谁交往的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好甄别。

但是,期望我们周围的人总是乐观向上的——从不挣扎、不需要帮助、不表达痛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而且这永远不会让我们学会如何设定界限、如何理解别人的痛苦、如何在面对现实困难时实践同理心。

对于那些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挣扎或经历边缘化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尤其具有惩罚性。当我们把完整而复杂的"人"归结为他们的 "情绪"时,我们就抹杀了当今世界上人们所面临的不公正现实。

它让我们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掩盖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它让我们变得可有可无。因为一旦我们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对于那些宁愿不惜一切代价 "保持积极乐观 "的人来说,我们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实际上,做为人的一部分就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融入社会的一部分就是要学会与他人一起驾驭这些情绪。如果我们继续采取这种个人主义的心态——我只会和那些最适合我的人在一起,并为了 "好的氛围 "而抹去他人的痛苦——这不是在强化白人至上的文化么?

剥夺自己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不仅会让你失去有意义地探索这些情感的机会,也会让你失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疗愈的能力。就像你坚持 "正能量 "而拒绝他人一样,当你只允许自己以 "正能量"出现时,你就剥夺了自己以完整的自己被他人看到和拥抱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把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视为可有可无的人,而且还把自己视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值得关心的人。我们压制了真实的自我,所以我们永远无法体验到无条件被爱的力量。

有毒的正能量扼杀了我们情感表达的方式,把我们自己挤进一个自我限制的盒子里,没有人能看到我们的挣扎。相反的,我们创造了一个 "可展示 "的人设,却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更可怕的是,我们在这样的文化中同样也会期望别人这么做。

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利于我们自身正经历着值得被关注的有效情绪的部分。我们的复杂性值得被了解。我们理应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人。我们应该在挣扎中得到支持。无论这有多么具有挑战性,我们都应该充分感受所有的情绪,以好奇和不带偏见的态度去探索它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书籍推荐:《多巴胺国度:在纵欲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书籍推荐:《改变的意愿:男性、男性气质与爱》

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摆脱拖延症